欢迎您的访问,今天是
  • 院长信箱
  • 潍科主页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学院概况
    • 学院简介
    • 现任领导
    • 机构设置
    • 学院荣誉
  • 师资队伍
    • 教学名师
    • 专任教师
  • 党建工作
    • 党务指南
    • 理论学习
    • 党建动态
  • 人才培养
    • 专业介绍
    • 培养方案
    • 规章制度
    • 教学动态
  • 学生工作
    • 学工队伍
    • 工作动态
    • 心理健康
  • 学术科研
    • 科研通知
    • 科研动态
  • 招生就业
    • 招生政策
    • 就业指导
  • 优秀学生
    • 优秀校友
    • 学生风采
  • 产业学院
    • 学院概况
    • 师资队伍
    • 教育教学
    • 党建工作
    • 学生工作

优秀校友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优秀学生>优秀校友>正文

朋辈引领,薪火相传||侯广文:既见蒲公英,须做扬籽风

2024年12月15日 17:08 外国语学院 作者:外国语学院

学弟学妹们,

见字如面,早上醒来,真是一睁眼,就看到约稿,说要给学弟学妹写一写从潍科到现在的经历,提供一点经验。

经过三年的学术训练,我抱着严谨的态度,去牛津字典查阅了“experience”的意思: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和技能;二是具体经验或事件。

自从进入潍科以后,除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外,我靠自己读书自学也学到了很多知识。我经历的事更是非常有限,最大的技能是写作。既然要写点东西,那我索性从自己有限的经历里,凭着自己读过的书所塑造的直觉,以我自己的文字,去写点自己的思考,如果碰巧能给大家点力量,那真是太荣幸了,如果什么也没给,看完图一乐,也不错。当然,如果手头有更重要的事,看到这就行了,抓紧去忙别的吧。

废话这么多,先做个自我介绍。我叫侯广文,男,25岁,2017级英语3班的学生,现在硕士就读于沈阳工业大学。考研一战失败,二战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,现在快研究生毕业了。写这些文字的时候,我刚处理完毕业论文的事情,当然,也在准备申博的事情,跟大家一样,都在自己选好的路上走着。

好了,下面要聊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,正是这些想法,让我走到今天的路上。

1.快慢不重要,重要的是在这条路上走下去。

我大学四年的成绩,一直没有很好。尽管每次考试之前,自己都努力背书,可最后分数出来都一般般。大三的时候,我坚定地要念个研究生,结果一战失利。那次,看到周围的几个人考上,还是很羡慕的。之后,我就继续备考二战,期间的纠结考量以及煎熬不足为人道也,直到偶然遇到一位学弟。我们一见如故,他那时候备考的专业恰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,我和他聊了很久,然后在一个晚上,那时候已经是7月份了,决定开始从头准备他说的专业,而且,我现在就读的学校,也是他帮我选择的。再然后,经过半年的时间,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,每天固定学习至少5个小时,最后成功上岸。

一直以来,我成绩都很一般,也没想过考不上怎么样,就是傻傻地在这条路上走着。当时我班成绩数一数二的同学,大多都选择工作,如果他们都去考,我肯定考不过他们,毕竟考试已经证明过很多次了。如果用学术一些的话讲,就是个人意识对个人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,一个人,总归是会走到属于自己的路上,重要的是自己心定、心安就好。

2.做好基本的要素,其他的只有等待。

最近跟舍友聊天,感觉很多事情,做好基本盘以后,人力往往就显得不那么大了,剩下的只有等待。我没有早一年遇到那个学弟,如果早遇到,我可能就不会走一年的弯路,直接选择现在的选项了。而且,如果我被第一次失败击倒,一蹶不振,就没有后来的小小成功。

但是,人的命运很有意思,该走的弯路,该踩得坑,一个都不会少。在逆境的时候,还是要做到:看脚下,不断行,莫存顺逆。

我们做好该做的,然后等着就行了,到时候自然会有结果。我现在就无比感谢那个曾经十分努力的自己: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。

3.如果有可能,多读几本书,多跟老师交朋友。

我经常想念潍科图书馆下面的咖啡馆、奶茶店。老实讲,潍科的硬件设施,在大学里已经算是很不错了。尤其感谢潍科的晨读、晚自习制度,如果没有这两个制度的外在约束,自己可能会少读很多书。我在教室、咖啡馆、奶茶店,度过了大一、大二的很多个夜晚,大学四年,我买了1000多本书,看了大概一半左右。我一直觉得,自己很幸运的拥有阅读的爱好,书籍真的“rebuilt”了我。每次遇到什么问题,我的大脑里都会浮现出相关的书籍索引,有用没用另说,最起码,不会慌张。

所以,如果可能,还是要多看几本书。只要自己喜欢,看什么都可以,百无禁忌。“开卷有益”,古人诚不欺我。

我们都20多岁,刚成年,思想不是很成熟,如果能有一两位亦师亦友的老师,在我们迷茫的时候,给我们一些建议,或者倾听一下我们的困惑,将会是莫大的幸运。这个肯定也强求不得,毕竟大家都很忙。我很幸运在外国语学院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老师,我很喜欢上他们的课。

我清楚的记得,教我们写作的王景文老师,他很幽默,自学天才,学习的时候,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,听坏了收音机,词汇量更是“没测试过”,因为很少遇到不认识的单词;教我们英美报刊选读、英语听力的陈静老师,绝对的语言天赋,讲课的时候,各种原著、美剧台词信口拈来;教我们基础英语的谭生芳老师,她博学多才,涉猎广泛,但在她的课上,我好像都在看自己感兴趣的书,我们前几天还一起聊了各自最近看的书;还有我每到寿光必邀约的“英明神武”李文田老师(习惯的称他“李导”,但这两年他不担任导员了),把酒言欢谈文是我每年最期待的事情之一。

当然还有其他很优秀的老师,在此不一一赘述了。我想表达的是:每个老师都是一个宝藏,只要我们勇于靠近,就绝不会“入宝山而空归”。

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,一直在想该取个什么样的名字,才显得没那么重的说教味道。

我打开抖音,恰巧推送了这么一句话:既见蒲公英,须做扬籽风。虽然咱们没见面,还是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如风,权当赠运术,以我黄昏,予你黎明。

江湖见。

侯广文

2024年12月10日

于辽宁沈阳


友情链接  : 
中国教育考试网
山东省教育厅
人民网
新华网
光明网
中国文明网
中国教育新闻网山东

版权所有:潍坊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技术支持:山东潍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
地址:山东省寿光市金光街1299号 邮编:262700